教 科 简 报 2015 — 2 016学年度 第9 期(总第64期) 乐山一中教科室 2016年4月 | |||||
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普高生负向社会认知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 | |||||
主 题: |
学科团队干预研讨会,心理团队干预研讨会。 | ||||
时 间: |
2016、04、26 | ||||
地 点: |
乐山一中第三会议室 | ||||
形 式: |
研讨 |
第31 次会议 | |||
参加人员: |
主持: |
唐建军 |
主讲: |
林毅、唐建军、廖大琴 | |
林毅、唐建军、但晓丽、林琳、童志平、廖大琴、燕路遥、李能、毕芸、汪凡璐、余叶、魏立彬、曾柯芳、李莎、刘敏、唐志廷、聂港东、刘翔、张丹、范娇、李皓迪、廖友兵、廖子涵、张甜甜、杨莹 | |||||
纪 要: 一、唐建军主任: 所有学科(13门)全部参与,第一位为负责人,欢迎每位学科教师自愿报名参与。 本学期(2016年5-9月)课题研究工作量大,认真按进程表落实。 1、学科负责人需要完成的有:收集整理本学科学生负向认知的类型,并做归类,不少于15份案例(不要写成教案,可参照历史学科)(5月30日);完成各学科社会认知干预教学模块的构建,形成“模块构建”、“干预手册”(6月20日);各学科形成《教学育人干预策略》(8月30日)。 2、唐建军主任对课题进行总结与修缮,并形成文字。(6月25日) 3、毕芸完成学科“教学育人”研究的总论文。(9月30日) 二、廖大琴:解读“课题内容精要ppt”,简单介绍课题申请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的核心概念(即研究什么)、三种负向社会认知的具体表现、学生负向社会认知的成因,正向社会认知的构建。 三、研讨:因为有林毅校长和唐建军主任的鼓励和机智应答,各学科老师积极大胆地分享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也抛出自己对课题研究的困惑。童志平、廖友兵、毕芸、刘敏、张甜甜、廖子涵、聂港东、刘翔、林琳等老师的发言,引发一阵阵热烈地讨论,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课题组无论是老成员还是新成员,对课题的理解都更深入了,也增加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讨论达成共识如下: 1、无论文科、理科,所有学科都包含着可以影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只是文科类学科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影响更为突出。 2、干预是在学科教学中发现缺陷,而进行弥补。 3、如果每门学科教学都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学生会因为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健全的人格。进而有助于使学生理智面对负向社会认知,有效避免负向社会认知的干扰和危害。 4、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只拥有单学科的知识,不掌握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论等社会认知路径,我们的干预是很难有成效的。 印发资料有: 1、学科教育干预团队2016年度研究工作安排表(成员); 2、课题研究思路图; 3、课题内容精要ppt; 4、心理团队研究实施进度表; 5、历史学科认知干预教学模块构建的校本研究; 6、学科教育干预团队研究-基于高中生历史学科学生负向社会认知干预案例记录表。 7、历史的意蕴——心态史学与历史教育的负向认知干预探讨。(唐建军) | |||||
记录整理:李 能 审 稿:唐建军 | |||||
报:乐山市教育局、乐山市教科所 送:学校领导 发: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