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科 简 报 2014 — 2 015学年度 第6 期(总第 53期) 乐山一中教科室 2015年 5月 | |||||
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普高生负向社会认知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 | |||||
主 题: |
德育团队课题研讨会 | ||||
时 间: |
2015.04.13 05,04 | ||||
地 点: |
乐山一中第三会议室 | ||||
形 式: |
汇报、分享、讨论 |
第23、24 次会议 | |||
参加人员: |
主持: |
但晓丽 |
主讲: |
廖大琴 | |
但晓丽、唐强、廖大琴、燕路遥、吴杨平、李能、姜雪涛、王琴、梅宜容、崔燕、汪凡路、余叶、刘翔、聂港东、廖子涵 | |||||
纪 要: 定于周一下午的两次德育团队课题研讨会,重点分享了五个个案: 一、姜雪涛班(高2016届5班)个案学生陈秋雨:1、30岁前赚足够的钱,用于吃喝嫖赌。 2、性格冷漠、冷酷。3、崇拜希特勒。 二、崔燕班(高2017级21班)个案学生石顺、王康:1、认为读书无用。2、有各种违规现象,如迟到。3、干预:;在对其进行励志教育的同时,加强班级管理。 三、梅宜容班(2016届9班)班级活动案例,针对班上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家庭情况较好,学生间攀比现象严重,且多数认为父母可以帮助解决一切问题,任何事情都可以靠关系、金钱来解决。干预:班主任老师在全班介绍马云的成长经历,马云在德国的演讲;组织全班同学对25班的贫困学生捐款资助,以受助学生的感谢信来教育学生。 四、余叶班(高2017届18班)一女生,传纸条被发现,内容是“你认为尺寸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该生不认为纸条内容有什么错,错在不该写出来。建议:单独交流,引导其正确对待,正确筛选信息。 针对以上案例,廖大琴老师提醒班主任们,不要纠结于有认知行为偏差的学生曾经做错了什么,而是要启发这些学生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正是新型的赏识教育的观点。 五、聂港东班(高2017届 班)彭逸杉,转校生,转到一中一个多月就出现了逃课、上网、打牌、打架等行为,还爱在课堂上讲话影响课堂纪律。 廖大琴老师认真分析思考彭逸杉的个案,撰写了“转校生的烦恼”一文,与大家分享:1、转校的原因探究;2、彭逸杉及其父母对转校的认识;3、彭逸杉的自律意识;4、彭逸杉的行为表现为复制型和泛化型负向社会认知。5、家校构建合力,共同关爱彭逸杉。6、充分肯定了聂港东老师,通过和和彭逸杉协商制定“我的人生,我做主”行为时间,严格督促,帮助彭逸杉改掉不良的认识和行为。在感悟与反思中,提到了转校生心理变化的几个阶段,教师要充分抓住转校生在憧憬期的动力。给予积极关注,让其顺利进入归属期和发展期。以好习惯取代不良习惯,需要学生自主自发地采取行动,需要坚持,需要学生、家长、学校通力合作。 廖大琴还提出了撰写案例分享的格式规范:要有标题,姓名有别名,有电子文档,学生的基本信息(性别、身高、体重、外貌),故事重现(故事描述:认知、行为、情感),具体场景,原因分析(学生内在原因,外在环境),完善方法,感悟与反思。 | |||||
记录整理:李 能 审 稿:唐建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