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入口 留言板校长信箱手机版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乐山一中公共信息网>> 校友之窗>> 校庆专栏>> 校庆文件>> 正文内容

关于印发《乐山一中百年校史编写意见》的通知

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
  明年我校建校已达一百周年,届时学校将举行隆重的一百周年校庆活动。为记述前人艰辛办学的历程,反映学校为国育才的成果,继承发扬学校优良的传统,提高我校的社会知名度,促进学校的改革、管理、建设和发展,使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永葆青春、在新的世纪中再创辉煌,学校决定将迄今散见于各处的有关我校百年办学的宝贵资料收集、整理、编撰成册,暂定名为《乐山一中百年校史》。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举措,也是一项艰苦而浩繁的工程。
  校史编委会已经组成。学校专门聘请了一批已退休的老校长、老教师参与其事,与部分在职同志一道,承担其具体的编写任务。现将罗永昌同志整理的《乐山一中百年校史编写意见》印发全校,以便大家了解校史编写的基本设想。学校同意按此“意见”开展编写工作,并望在实际工作中对该“意见”实时地予以补充、修正和完善。希望全校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理解编写校史的意义、关心支持编写校史的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2002年11月18日
  附:乐山一中百年校史编写意见
  报:市教育局
  送:学校党政工团领导成员、参与校史编写的各位同志

  乐山一中百年校史编写意见

  2002年10月21日,乐山一中副校长陈咏陶受王志中校长的委托,召集高阳海、罗永昌、万鲁君等人,对乐山一中百年校史编撰的框架结构等有关问题,在校史编委会过去几次会议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的探讨,初步形成共识。现将会议结果简要归纳于下。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由于我校历史悠久,数易校名、历迁校址,解放前屡经战乱,解放后又遇“文革”等浩劫,有关学校历史的档案资料留存甚少,因此校史的编写宜粗不宜细。一些兄弟学校编写校史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各自情况有异,不用全然照搬,关键是要写出我校校史的特色,要描绘出学校发展的轨迹,理清学校变迁的线索,抓住对学校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历史事件,突出我校办学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以便“以史为鉴”、启迪后人。编撰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一些已退休的老同志承担,他们按分工各负其责,学校对他们要实行简政放权,在打印、复印、邮寄、电话、交通等工作经费及后勤服务等方面应予大力支持。校史办公室应配电脑一台,将已撰写的文稿及时录入,以利存贮、查阅、修改。除校史编写人员的分工将按现定的篇目有所调整外,校史办负责日常事务,后勤组负责财务及后勤保障等职责不变。
  明年百年校庆前,将要付印的校史可分为文字史(以下简称《校史》)和图片史(以下简称《画册》)两部分。与会同志侧重讨论了《校史》的编写提纲。
  关于《校史》。共分为五个篇目:
  一、沧桑百年(负责人:万鲁君、高阳海、黄兆伟)
  1.引言(数百字)
  2.沿革(校名、校址、体制、学制、规模的变迁)
  3.概述(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正确的教育思想串连史实,反映学校办学的艰辛历程,突出我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
  4.大事记(逐年记事)
  资料来源:
  ①学校现有资料;
  ②到乐山档案馆查找;
  ③从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中探寻;④从市中区地方志编写办公室索取。
  二、校长回忆(负责人:王世臣、罗永昌)
  解放前任职的校长均已作古,解放后,依任职的先后次序,约请尚健在的老校长撰写,原则上每届约请校长一人,特殊情况下可请党支部(总支)书记、副校长撰写。
  1.杜道生(1950年军管期间任副校长,实际主持工作)
  2.赵九如(1952年起任校长)
  3.蓝志诚(1957年起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实际主持工作)
  4.王世臣(1973年起任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
  5.林祥康(1978年起任校长)
  6.陈嘉永(1983年起任校长)
  7.罗永昌(1987年起任校长)
  8.张培钧(1990年起任校长)
  9.蒋卫平(1994年起任校长)
  10.吴忠中(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以党总支书记身份主持工作)
  11.高阳海(1997年起任校长)
  校长回忆录的主要内容:任职期间的办学环境、主要的建树业绩、经验教训、重大事件,对办学的检讨与反思。
  三、情系母校(负责人:王世臣、陈咏陶、张维清)
  约请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有值得回忆的内容和写作冲动、有一定文字功底、曾在乐山一中就读或任教、任职的校友撰稿。每一年代各约请数人,具体对象尚需深入了解后确定。以下姓名仅为到会同志提出的可能提供线索或可约请撰稿的人选,在今后工作中还将继续请历届校友、教职工推荐,以便更好地物色和联系。
  1.30年代(均指20世纪,下同)及以前:从1943年秦仲实校长主持40周年校庆所印资料中摘录。
  2.40年代:罗成德、万鲁君、吴学林等。
  3.50年代:昝云龙、彭毅、陈范规、罗锦权等。
  4.60年代:朱启渝、潘敏智、胡显云、彭启琮、宋蜀瑜、陈咏陶、蓝滨湖等。
  5.70年代:管建生、郑胡镛、邵泽渝、王乐一、雷毅、李永媛、陈平等。
  6.80年代:杨帆、李雪梅、王炼、费永刚、徐冬、胡红卫、李霞、徐军、刘奕强、廖青、苟燕妮、江勇、沈庆、李镇西、胡齐鸣、邓碧清等。
  7.90年代:陈桦、王亚琴、王冬凡、伍宏军、姜源源、张娟娟、彭柳蓉、余新等。
  对40年代抗日战争及50年代初抗美援朝“投笔从戎”的校友应注意发现,约请其中有代表性的人撰写回忆文章。
  校友所撰文章,体裁不限,记叙文、散文、诗词皆可,原则上限制在3000字以内。
  四、校友之光(负责人:黄兆伟、蓝滨湖、毛崇德)
  乐山一中百年办学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本栏目拟从曾在我校就读
的历届校友中,选择若干个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建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人物,将其简历、著述、成就等载入校史。他们既是历届校友的优秀代表,更是后生学子的学习榜样。
  除郭沫若、 林学逋、 陈常庆、唐远炎、昝云龙、黄尚廉等知名校友外,还应按“成才、成名、成家”等条件,在历届校友中进行考察、遴选,通过广泛推荐、重点联系、严格把关、民主集中的程序再确定一些确实符合条件的人选。
  校史办可印制推荐表在历届校友和教职工中广为散发,请大家推荐。推荐表应包括:被推荐人姓名、性别、就读年级、简介(职务、职称、经历、著述、建树等)、联系方式(邮政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
  五、师生名录(负责人:陈嘉永)
  根据现在尚能查得的资料,按时间顺序将学校历届领导班子、教职工名单列出。曾在学校就读的校友名单按年级、班列出。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严重,此项工作难度极大,亟需历届校友及曾在我校任职、任教的教职工大力支持。
  其他: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徽、校歌、校训等,广为收集,如实反映,在编印时,放在适当位置,不独立成篇。
  关于《画册》。基本思路是“以图说史”,广泛收集、精心选择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我校办学历程、发展变迁、成果、特色的图片,编印成册。收集整理图片的工作由蒋仲达负责。这次会上只对《画册》的编纂勾画了一个大体轮廓,未作深入讨论。这本《画册》将分为四个篇目,其标题初步定为:
  一、百年画卷(反映学校的历史沿革)
  二、硕果累累(反映学校的办学成果)
  三、香飘中外(反映对外交流的情况)
  四、一中新貌(反映新校园的建设和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
  以上意见仅系初稿,请王志中、姚思俊、王平、杨伟、陈咏陶、李火根及高阳海、王世臣、 陈嘉永、万鲁君、黄兆伟 、张维清诸同志过目、修改。定稿后建议以学校文件的形式印发,今后校史的编写工作就按此进行。
  (罗永昌 整理 2002年11月9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