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月 那日(毛鹏洁 2013届2班)
“第七届冰心文学奖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参赛作品
那年 那月 那日
乐山一中 毛鹏洁 指导教师:陈昆蓉
一
1905年,他回到家乡与她完婚。他翎帽红服,她凤冠霞披,同坐于红床之边,细语新婚言辞。她为他递过红枣,他为她拭去唇边的枣皮。他说王安石有一首《赋枣》,她接“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言毕,两人相视一笑,共进红枣。
二
1907年,他要赶赴日本留洋,去完成他的理想。她不知道他的的思想,只是含着泪为他收拾行装,嘴边不停的叮咛。他瞥见桌角的一首词,轻声念出,问道此词的作者双栖楼主是谁。她说李清照与赵明诚住的地方易安室,他俩便住于这双栖楼中,寓意双宿双栖之地,她便是这双栖楼主。渡口,他俩挥手相别,可是她不知道,自从他踏上轮船后,他俩就隔得越来越远,好似断线的风筝。
三
1911年春,他以革命者的身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他不知道,这次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溅起了多大的浪花,那时,他正与众多同志一起谋划着起义事宜,憧憬着大同的未来。他更不知道,她在庭院中牵着儿子,抚着愈来愈大的肚子肚子翘首相望。她觉得胸中波涛汹涌,她感到背脊冷寒逼人。她仿佛感应到有什么事会发生。“轰隆”,天,变色了。
四
五
(“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而她则是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在林觉民就义后两年,她也抑郁而终。文中提到的信便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与妻书》。)
在那年那月那日,他俩相识结发,在那年那月那日,他俩两世相隔……
来源:乐山一中 编辑:乐山一中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