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冰心文学奖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参赛作品
司马家族的崛起——前篇
高2013届2班 陈浩冉 指导教师:陈昆蓉
上初中时的时候,经常将“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混淆,出错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都战乱频繁,铁血征战的时代,尤其是五胡十六国,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简直及时人间炼狱·一场场血雨腥风催产这种话明湖的基础,中华大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洋洋洒洒N多个百年,从头到尾,几乎霍乱不断,战火不觉,从天上飘下的雨,都有潺潺的血丝丝,从山涧刮来的风,都有浓烈的血腥味。也极其了元朝曲作家张养浩《山坡羊-t潼关怀古》中的对封建统治的无情揭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初就有疑问,老师在课上解释:战乱,老百姓的哭是不用说的,至于统一的时候,这是句王大肆挥霍父辈开国建业,苦心经营,励精图治积攒的财富。徭役,征调不断,修建宫殿,云游放纵。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这些费用还得有老百姓来买单,其实这是一种压抑的痛苦。于是,可以说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必须为了生存而时刻铭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黎明的黑暗,和平也总是出现在杀戮之后。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也是历史前进的过程,谁也无法改变,物换星移,逝者如斯,而他也不会为世人所淡忘。
如果追溯吸金的历史,源头的不是见国的司马炎,而应该从司马炎的爷爷,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谋略家,野心家司马懿,司马仲达说起。他的智慧谋略是西晋建国,司马氏加冕的基础,他为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篡权夺位留下了政治和军事力量,权谋策略,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想,这个以“事后方知”标榜的,逢亮必败的司马懿有这能耐吗?还一一引经据典数落司马先生的无能:面对空城,被琴声吓得屁滚尿流撒腿就跑;真假孔明,玩弄于鼓掌之中,蜀军尽收陇上小麦;木流牛马,前拉后推,纹丝不动。“亮”剑杀出,又是一阵屁滚尿流,狼狈郁闷。就算是在诸葛亮他老人家于五丈原去世的时候,司马懿先生还幽默了一把,以表达自己对孔明先生的崇高敬意,于是就有了流传四海的: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不过高人毕竟是高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以谨慎著称,而司马迁则是出了名的淡定。面对下人的耻笑,司马先生只是云淡风轻地回了一句:神马“空城计”,“木牛流马”“ 死诸葛活仲达”,一切都是浮云。如果说王平对张郃是“和平对决”,那么诸葛亮vs司马懿就是“亮马组合”,钟会和姜维就是“终将失败”。后三国时期,许多英雄豪杰,牛人怪客都逐个谢幕,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争虎斗就成了主旋律,诸葛亮是主音,司马懿就是配乐伴奏。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人物形象似乎就是为了衬托突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只能说明,不是罗贯中太能吹,而是你自己太天真。我们就从曹魏新老证券更替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些真实的故事。《三国志》中记载,司马懿四朝老臣,中流砥柱,曹魏教父,先后侍奉曹操,曹丕,曹睿,曹芳,两次成为首席托孤大臣,也就是现在企业的CEO,到了幼主曹芳时期,清除了曹真,曹子丹之子,曹爽之后,司马懿更是权势遮天,曹芳实际是被“架空”了的,又一个“幌子皇帝”,其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那时的司马懿可比同时期的诸葛亮风光多了,经过无数次地排除异己,斩草除根,宁可错杀一千也决不放过一个的清剿后,他身边的逆耳之言越来越长了,当然司马懿人家是权谋高手,高人用的手段往往置人于死地而又让所有人信服,“名正言顺”,真是刀不沾血呀!他才不像指鹿为马的赵高那么卖弄权术,公开让人选择政治战队。也不像西汉时篡权谋位的王莽那么在称帝后将厚黑赤裸裸地表现出来,权谋,厚黑的糊上了一层仁义道德。总之,那时的司马懿已经有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中韩、魏、赵三大家族般的权势,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司马家族的崛起了!
来源:乐山一中 编辑:乐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