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简报_总第60期(心理学课题)
教 科 简 报 2015 — 2 016学年度 第5 期(总第60期) 乐山一中教科室 2016年3月 | |||||
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普高生负向社会认知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 | |||||
主 题: |
行路致远,砥砺前行,紧扣主题,完善成果! | ||||
时 间: |
2016、03、14 | ||||
地 点: |
乐山一中第三会议室 | ||||
形 式: |
汇报,布置 |
第28 次会议 | |||
参加人员: |
主持: |
唐建军 |
主讲: |
唐建军、姚思俊、林毅 | |
林毅、姚思俊、王慧明、林琳、唐强、童志平、童语舒、廖大琴、燕路遥、李能、汪凡璐、余叶、聂港东、刘翔、王松、廖子涵、毕芸、王琴、姜雪涛、梅宜容 | |||||
纪 要: 一、唐建军主任: 1、回顾、梳理课题研究过程,强调课题要在年底结题,四年多课题研究因主客观原因,有些曲折艰辛,在这个阶段尤其需要课题组成员更多投入,鼓足干劲打攻坚战。要认真完善成果年度报告,争取2016年12月结题,2017年能参加省政府教学成果评奖。 2、希望学校领导能给于课题研究更多支持:经费补贴的激励;会议时间的安排(调整课从时间上保证好课题研究的质量);对一线教师的支持,回到课题研究的初衷(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助于教学,尤其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二、德育团队政教处唐强副主任:参与课题的班主任主要是高二年级的年轻班主任,也鼓励高一年级年轻班主任参与,目的是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改善。 三、心理团队:廖大琴分享:上期末构思的《普高生负向社会认知的内容探讨》讨论稿,至今仍未能完善,学校领导们又提到要构思《普高生正向社会认知的内容探讨》,有“亚历山大”的感觉。 燕路遥分享: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问卷虽然很早就做了,但教师有效问卷太少,有效性很低。 四、社团团队:林琳主任认为团委主要从管理社团的角度进行干预,在个案的收集整理提升上落实。 童语舒分享:正在收集整理社团的活动案例,社团文化节,参与人数多,收集的文章也多,内容多为活动背景和影响,缺少与课题高度关联的理论支撑。唐建军主任建议多关注正向的。廖大琴分享沙湾小学“家文化”理念:孝道、勤俭、融洽,受启发希望学校能提炼出一个统一的文化理论导向。譬如本课题可提出“积极、希望、正义”三个关键词。 五、学科团队:毕芸分享: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运用一些课题理论去关注了解学生的状况,进而思考干预措施。希望课题组成员间能多些交流的机会。李能分享:与时俱进,接地气地拓展一些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在进行正能量的输入。例如对《人口的变化》做专题拓展:“用数据说话”,“透过现像看本质”“全面解读二孩政策”,紧扣教材,重点解读“人口结构”调整对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完善学生人口观。 六、王慧明校长:干预的总目标是在高中三年形成健全人格,达成了自然就消除了负向社会认知。建议抓住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思考中扣住失衡性,重在抓住教学管理中的实例,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观察到的,及时形成物化成果。 七、姚思俊书记:近期完成了《普高生负向社会认知的干预原则》的讨论稿,带着问题意识来思考,渐渐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回顾课题从申请到开题的那个时期,正是社会价值观混乱的时期,之后才有二十四字社会核心价值观,课题研究顺应了时代潮流。 八、林毅校长: 1、课题结题时间急迫,建议列出一个倒排时间表,尽可能挤时间多开些课题研讨会;建议请些专家来预审,确保我们后期的课题工作更有针对性。 2、结题要出成果,首先是梳理出成果,各类文章、个案集、活动集收集整理成册,写好主题性文章,有组织性的文章,批量性的文章。重视课题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会有助于学校的教育制度的变革,各类活动的影响,例如社团活动设计。 3、以物理学中的“分子运动”原理诠释社会现象,以H2O分子三态的变化为喻,社会结构是遵循自然法则的,团体中的人既要有个性,也要有规则的约束,如同晶体状的冰太过固化,水汽又太过自由散漫,不是常态的适合人类使用的液态水,也就是失衡的状态。 4、对课题题目的理解:关键词“社会认知”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解读;聚焦定位是普高生,是学校干预;负向认知来自于对预期的落差,达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干预的策略可以是认知性的、体验性的、文化性的精细研究,例如对于高三学生减压采用“音乐引领”,“让历史美起来”都很好。 5、课题研究的这几年正是习近平主席执政时期,社会转型对青少年三观的影响很重要,课题具有深远意义,价值很大,学校一定大力支持,力争高质量结题。 | |||||
记录整理:李 能 审稿:唐建军 | |||||
报:乐山市教育局、乐山市教科所 送:学校领导 发: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 |
来源: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编辑:乐山一中
- 没有相关内容